日前,尚太科技IPO预披露进行了更新,此前在2021年7月,公司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半路转型做锂电,多名高管出自杉杉系
根据消息显示,尚太科技原本主要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服务到了2017年,尚太科技注意到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机会,便从负极材料关键工序加工服务向负极材料自主研发,一体化生产并销售转型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尚太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69亿元,5.47亿元,6.82亿元和7.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0.88亿元,1.53亿元和1.75亿元。
目前,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2020年的数据显示,作为国内负极材料一线梯队,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合计占据国内负极材料市场份额的53%
事实上,尚太科技与第一梯队的杉杉股份之间有着不少渊源。
据申报文件披露,宁波尚跃作为职工持股平台,于2017年受让取得尚太科技30%股份,杉杉股份董事杜辉玉,杉杉股份技术部阳海鹰通过尧桂明,杨威代持。。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正好是尚太科技转型负极材料的首年。
包括上述两位被代持的员工在内,尚太科技多名股东,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具有在竞争对手杉杉股份的从业经历,而这些人员的加入也都是在尚太科技转型初期。
例如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尧桂明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投资部部长,副总经理马磊于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担任NPI工程师,财务总监王惠广于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内控专员,内蒙古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
杉杉股份是公司竞争对手之一,上述情况曾引发了监管层追问,要求公司披露包括杉杉股份在内的原竞争对手员工加入发行人的背景和过程以及是否存在竞业禁止协议或利益冲突等事项。此外,记者还注意到,除了宁德时代外,尚太科技在报告期内各年度的前五大客户名单变化也较大。
业绩严重依赖宁德时代,应收款中的7成来自他
如果说前期靠的是杉杉,那么后期尚太科技的一飞冲天靠的是宁德时代的一臂之力。
首先,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参与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通过投资等方式成为尚太科技的第二大股东2018年之后,宁德时代便一直是尚太科技的第一大客户
2018年至2021年1—6月,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1.23%,68.39%,71.27%和74.24%,其中对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16.77%,59.01%,57.73%和57.90%,占当期负极材料销售金额比重为73.88%,92.30%,79.39%和72.80%。
尚太科技表示,对宁德时代销售占比较高,主要与宁德时代在下游行业市场占有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关,且为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所致。
不过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尚太科技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应收款项融资金额分别为3.03亿元,0.13亿和1.29亿元,总共占尚太科技2020年营收的65.10%,可见其资产的质量并不是太好。
另外不难发现,在近2个财务期内,宁德时代的应收款的占比要接近7成,可见其在宁王面前议价能力较弱,若后续无法维持好势必对公司业务产生巨大影响。
而公司给出的原因则是信用政策,给予负极材料客户的信用期一般是120天~150天,较其他业务客户的信用期长,从而倒是回款缓慢。
一体化是把双刃剑,募资扩产解困
目前负极材料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以委托加工为主经营模式和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
虽然身处在第二梯队,但尚太科技的毛利率却是行业领先的这背后原因就是公司采用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好处是降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尤其近几年受到环保监管的影响,石墨化加工产能受到限制,加工费不断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25%,37.08%,35.38%和35.11%,其中负极材料毛利率分别为35.83%,40.63%,38.02%和36.66%。
但伴随着锂电池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建设负极一体化基地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通过一体化布局从而获得成本上的优势是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不过这需要持续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可是资金实力并不是尚太科技的强项,事实上很早就出现了现金流周转不佳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尚太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分别仅为1592.50万元,﹣7087.37万元,﹣14818.33万元和—2502.55万元,现金流净额仍持续为负。
此次尚太科技拟募资15.44亿元,投向尚太科技北苏总部产业园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分别拟投入募资额10.64亿元,4.8亿元而北苏总部产业园建设项目,具体可分为7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和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其中,7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预计投资9.95亿
在这个时候扩张似乎也冒着一定的风险,从产能来看,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其负极材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17%,74.34%,66.64%,115.95%,上下波动较大且不稳定。
另外,如果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增长乏力甚至下滑,则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出现销售价格下降或销售数量的下滑,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