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忧心智能下半场?吉利手握船票丝毫不慌

时间:2023-12-18       来源: 环球汽车网       阅读量:12431   

智能座舱远比自动驾驶更容易落地,手车互联当下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的焦点。

12月8日,小米澎湃OS首批正式版开始分批推送,在手车互联江湖上不见其车,先闻其名;上月初,大众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中国宣布,与vivo成立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

面对更多心忧智能化转型的车企,拥有杀手锏鸿蒙智能座舱的华为高调扩充朋友圈,长安日前已入股,其他4家收到邀请的车企还在犹豫,要不要华为的这张船票。

正当此时,吉利旗下的星纪魅族发布全新手车互融解决方案 Flyme Link,还推出无界智行开放平台,宣称能帮助车企快速提升智能座舱使用体验,为车企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那么,吉利的这张船票含金量如何?吉利与华为的这两张船票又有何不同?

交互体验媲美鸿蒙,实现座舱灵魂可控

魅族集团CEO沈子瑜公开表示,汽车与手机融合的帷幕已经拉开,未来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能做到打通手机、汽车和其他智能设备的企业不会超过三四家。吉利显然是继华为之后的第二家企业,Flyme Auto的成功,让吉利敢于做第一个卖船票的车企。

吉利去年7月收购手机品牌魅族,8个月后即发布了自研智能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与华为鸿蒙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一样,Flyme Auto也是从系统底层构建手车互联,让车机与手机能无感互联、各类应用能无缝流转,系统界面简单易操作,在某些交互细节上比鸿蒙系统做得更好,被认为是鸿蒙车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有了Flyme Auto这种能让智能终端设备轻松互联的底层架构,吉利迅速对旗下重点品牌进行适配与再创新。

比如,为银河系列打造了专属的银河N OS,吉利银河系列累计交付已突破7万,成为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的最大黑马;首搭Flyme Auto的领克08上市不到2月即销量破万,11月又蝉联中型插混SUV销量冠军;在11月最新上市的两款新车上,领克06 EM-P配备Flyme Link,极星4首搭全新Polestar OS,这些有着Flyme Auto基因的智能车机系统,都已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Flyme Auto不仅智能交互体验好,上车速度更是行业领先。据车企官方披露的信息,极星团队基于Flyme Auto为极星4量身打造Polestar OS,只用了60天,这在行业来说堪称火箭速度。相比之下,奇瑞星途瑶光的车机系统开发历时16个月,长城与华为共同研发的全新Coffee OS 也用了4个月。

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传统车企担心失去灵魂,而吉利将自己定位为智能汽车时代的修路者,将向合作车企提供Flyme Auto核心功能的Flyme Auto Croe。车企在此基础上进行定制化开发,既能得到吉利的技术支援,快速提升车机智能化,又能把灵魂把握在自己手中,这也是吉利船票与华为船票最大的不同。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角逐下半场的王炸

星纪魅族能如此快速地研发出Flyme Auto,并搭建起无界智行开放平台,离不开吉利近30年的造车经验,以及对智能生态的全域布局。

吉利已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网联、车载芯片、操作系统、低轨卫星、智算中心等领域进行了全域深度布局,是全球唯一具备卫星通讯和定位、高精地图和导航、汽车芯片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汽车企业,已初步构建起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

据了解,Flyme Auto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使用了2颗吉利自研的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这也是中国首款自研车规级7纳米量产芯片,安兔兔车机版Beta 2性能跑分榜单显示,龍鷹一号的性能优于高通骁龙8155,这无形中又增加了Flyme Auto对车企的吸引力。

在智能化难度更大、玩家更少的自动驾驶牌桌上,吉利的好牌更多了。

吉利的低轨卫星布局,能为自动驾驶提供厘米级高精定位,全面提升智能驾驶体验,卫星通信技术已全球首次量产上车,应用在极氪001 FR上,让智能汽车永不失联。今年年初启用的吉利星睿智算中心,不仅在国内车企中规模最大、数据量最大、综合算力领先,更难得的是实现了大吉利体系下航空航天、高清地图、智慧出行、智慧能量、智慧动力、智能架构等全生态数据的合规共享,也就是打通了车、路、云、网、图,从而加速吉利自动驾驶技术进化,实现后发制人。

在今年8月举办的高速领航竞速赛中,极氪NZP力压蔚小理摘得整场比赛的冠军,被媒体评价为当下高速NOA的最高形态。极氪还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成功运营了杭州首条高阶智能驾驶示范线路,意味着极氪的城市NZP也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软件将决定汽车的智能上限。星纪魅族无界智行开放平台的落地,标志着吉利软件能力迈上新台阶,与其后来居上的自动驾驶能力,将组成吉利角逐智能化下半场的王炸,也让吉利将船票稳稳握在了手上。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