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11日,“2024创投大会”在西安举办。本届大会以“向实 · 向新 · 向强”为主题,邀请院士专家、投资机构、产业企业从宏观趋势、产业投资、企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呈现一场思想饕餮盛宴。
本场《解锁未来,硬科技时代的新机遇》圆桌对话,由国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马若鹏主持,对话嘉宾为:
陈锐 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段玉岗 西安华晟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大林 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家
呼卫军 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马坤 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伍毅夫 北极雄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伟刚 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编辑:
马若鹏:国中资本是瞄准我们国家双创,创新、创业,科技型企业VC投资的一家投资机构,我们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2015年响应国家号召专门扶持双创设立的国家级的创业投资基金,现在我们管理两期资金规模是100亿,投资企业遍布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以及我们的新消费,应该说我们投资的范围跟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企业家的领域是十分契合的。
这场专题讨论是“硬科技、未来”,应该说科技创新、硬科技对我们国家来讲,尤其是目前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去年年底,国家召开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们科技创新进行了一个准确的定位,科技肩负着两方面的功能:
第一方面是我们的安全和持续,这方面内容我们今天上半场的圆桌已经讨论了。我们国家在定义科技创新是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我们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来提升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从而希望我们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保证产业的安全和持续。
第二方面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竞争作用,用突破性、颠覆性和前瞻性技术催生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动能,来发展我们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个新词,我们今天的硬科技企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范畴。
下面有请七位企业家介绍一下各自的情况。
陈锐:谢谢马总。星环聚能成立于2021年,我们的主要业务是做可控聚变能源上的应用,潜心于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专注成长为集研发、设计、运维于一体的全球顶尖的聚变能科技企业。可控核聚变通俗来说就是要在地球环境下再造一个太阳——人造太阳,通过这个来给我们提供安全、高效、清洁、源源不断的能源,这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去年7月,我们和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完成球形托卡马克装置SUNIST-2,并开展了首轮运行,获得第一等离子体。10月等离子体电流轻松突破220 kA,11月,成功实现双环等离子体和磁重联加热。另外一个标签,我们跟西安本土的硬科技公司有一点不一样,大家很多是从西工大、交大、西电出来的,我们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科技成果转化,也是借秦创原这个平台落地在西安,做可控核聚变这件事情,当然现在也吸引了西安高校的优秀人才,大概是这么一个介绍。
马若鹏:段总。
段玉岗:西安华晟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聚焦在复合材料制造装备和软件,我们有两大类产品,一类产品的目标是替代国外进口,主要围绕航空航天用的自动铺丝和自动铺带装备,它的功能是代替手工。前面几位老总也讲了,如隆基讲的绿色,国家倡导的双碳,那么轻量化就是很重要的手段,我们主要围绕“轻量化主题”从原来的手工制造向自动化制造开发了一系列装备和软件,主要是替代进口,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这类产品是我把在西安交通大学任职期间的科研成果,于21年进行了技术成果转化得来的。第二类产品,我们是围绕前沿研究,目标是占领未来全球复合材料制造市场,主要产品是复合材料的3D打印,这个词比较热,又叫增材制造,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制造的创新制造技术。我们预计在今年6月,推出(新产品)大型3D打印增材制造装备,目标是将来占领全球市场。
马若鹏:贺总。
贺大林:大家好,我是一名医生,一位外科大夫,到去年9月1日我已经做了40年的医生,所以我是在2015年医生做到55岁的时候,觉得我们所用的医疗设备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些是需要创新、需要改进、需要提升的。因为医疗设备这个行业比较闭环,外边的人不太知道医生需要什么,所以我就和有些工程师们不断探讨,有没有可能对现有的医疗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更加适合医生使用。巧了,就找了合作伙伴,在2015年我们就写专利,2016年注册公司,就开始组建小团队,经过了6到7年的时间,在2021年11月份拿到了第一个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2022年拿到了第二个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这两个医疗器械证是全球唯一的用蓝激光作为手术刀,作为能量平台的两款手术设备。这两款手术设备上市以后,截至去年11月1日,我们总共为全国各地老百姓做了五千台手术,我们的手术设备中间有做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实践证明我们应用蓝激光做光刀确确实实比过去所有设备都要有优势,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速度更快。大家知道医生做手术希望要快,因为病人处在麻醉状态,处在输液状态,手术时间越短对病人来说安全性越高,我们这款设备上市之后比传统的设备特别是激光设备都快。
二是非常安全。蓝激光的能量很大,穿透性大,你不能给外套做手术把衬衣做坏了,这就伤的太深了,蓝光只有外套会被做手术,里面的衬衣、毛线衣都不会受到影响,它有精准的汽化切割的安全性。
三是特别好学习。大家知道医生手上的设备特别难学习的话,患者就会倒霉,如果一个设备医生需要做100例,医生才能成熟的话,前100个病人一定是倒霉的,就会成为医生手上训练的对象,当然不会乱训练,我们训练医生有老师在旁边教。如果一个技术100例手术才能熟练,我们现在做的这个技术10例不到,就能让一个医生成熟。
我们合作的工程师非常厉害,他们在医学激光领域在全球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我们现在正在做光生物调解的设备,大家都知道老人一老就傻了,傻的原因是阿尔兹海默症,大家都在想物理办法调理老年痴呆,我们目前也在这个领域做研究。
呼卫军:我是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西工大八个字来形容——隐姓埋名,为国铸剑。跨过36岁这个时点,开个玩笑,说以前干的事都是送人上“西天”的事,都是武器,航空技术、航天技术发展这么多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以前都干这种事,我们希望在后续时间能把航空航天技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一些便利,所以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就以西工大三航特色专业,当然中间也有西交大的一些博士一起组建了因诺。因诺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一共8年多,一直致力于做一件事情,我们叫飞行机器人,让这个机器人能飞,能在三维立体空间机动能力替代人工,解决现在很多需要人干的事,尤其是低脑力的一些工作,我不识字也能干的工种,是否在后续能够用机器人把它全部代替掉。随着老龄化和出生人口下降,大量工种后续真的就无人了,我们以这个为载体搭建机器人系统,实时掌控这些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做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交互,这是我们持续做的事情。
我们现在主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军民融合企业,致力于做一件事情,就是能源行业。大量的能源设施,原来人工检测、巡检这些工种,我们彻底用机器人、传感器、网络和大数据把它解决掉。经济这7、8年的发展,因诺现在在军民两个体系借助核心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现在有猎装,我们有全套军品资质,我们每年给几个军品种直接提供装备。同时,我们在能源这个领域里面,目前做到的一个状态就是典型的,像我们国家现在所有成熟的原有天然气和成品油管网,目前我们已经覆盖了近2万公里,占了整个管网长度的10%左右,我们给大量新能源电站做无人电站,全无人化运维,我们同步把智能空气检测技术用到市政管理,还有特种的行业中。
所以因诺也希望后续我们在自主智能机器人上,现在做的一个事从单机智能化来做群体智能化,放出一群机器人协同工作,把这些对于人类我们现在的工作来讲,苦活、脏活以后都让机器人干,以后人类从事高级脑力活动就行了,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和奋斗的方向,谢谢。
马坤:大家下午好,四叶草安全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以往大家提到网络安全第一个想到的是杀毒软件、防火墙,或者哪哪网站被黑了、数据丢失了、电脑中毒了。我们从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做的其实不是这些事,做的是超前的一些事,最早我是网络安全爱好者,就是大家所认知的黑客,我从上大学的时候就在玩黑客技术,是纯把爱好变成职业的创业者。从20多岁创业到30多岁,现在还没到40,作为一个80后创业者做一下分享,我们做的是一些什么事。
刚开始我做了一个社区,我们收集了国内这些黑客攻击,我们给蚂蚁等等提供安全检测线,类似于机场的安检,我们知道安全面很广,从协议、算法、芯片、传感器,包括中间件、数据库、上层应用都容易出问题,凡是在底层出一个大问题,在上层会被放大。我就从挖漏洞开始帮用户做检测线,再怎么样有效对抗黑客攻击,黑客攻击完了怎么溯源它们,它们是谁,搞了什么东西,造成了什么危害。羊被偷了,这个时候再做羊圈的加固,它有效果,但是效果会比较差,我们是赶在羊被偷之前先检测羊圈是否容易狼钻进来,第二步在羊被偷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样把偷羊的过程管住,第三步这个羊被偷了以后我们知道是谁偷的,这是很漫长的过程,四叶草从操作系统层,到协议、到数据库,到应用,到中间件、组件,还有第三方设备,我们现在基本上拥有全球最快、最精准的漏洞检测技术,而且已经成功应用到像支付宝、百度,包括国家的互联网应急响应中心。
公司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叫保障未来老百姓数据和生命的安全,就天上的飞机,地上的汽车,包括进家门,人脸生物识别,还有我们现在小孩戴的儿童智能手表,我们用的手机,它里头有很多模块,其实都是很不安全的,我们怀着这种使命感在做事,走的每一步都比较踏实。
伍毅夫:感谢马总,很荣幸能坐在这跟大家进行交流。北极雄芯实际上是个芯片公司,但是我们跟传统的芯片公司不一样的点,就在于我们是一直立志于用Chiplet技术为客户提供全新的芯片开发流程,我们成立于2021年,从清华孵化出来。2019年,西安交叉核心院成立,姚院士作为的院长,把清华人才带到西安,我们算是交叉核心院正儿八经在西安孵化出来的一家企业。
再说回我们做的东西,刚刚马总也提到了现在国际形势比较紧张,像我们被“卡脖子”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芯片的先进制程这方面,我们做的东西:一方面用小芯片去做大芯片,也就是说我们的方向是用偏落后的工艺去做出一个大芯片,对标国外先进芯片,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我们更多的是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研发流程,或者说研发方案,一是可以降低芯片前期费用,为客户在前期芯片的研发降低它的门槛;二是降低整体研发的周期,我们做传统的芯片研发的话,一颗大型的SoC基本上都是在二三百号人,2到2.5年的时间周期,我们可以把这个人数以及这个时间周期大大缩短,其次在后期量产方面我们的方案也能为客户大大降低量产成本。随着AI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家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算力最终体现在芯片上就是芯片面积做得越来越大,用我们这种小芯片去做大芯片方案的话,实际上从前期NRE费用以及到后期良率方面都有大大提升。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些东西,我们有一点梦想——想为国家做一点事,降低整体芯片的研发门槛。因为现在很多行业想做芯片,算了一下成本之后发现它的出货量以及芯片投入研发算不过来这个账,我们的方案能为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整体来说降低芯片研发门槛,谢谢。
马若鹏:有请曾总。
曾伟刚:大家下午好,西安中科天塔是为卫星互联网星座提供地面测控系统相关的产品的,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什么叫测控系统,咱们卫星天上运行的时候,卫星本身的状态要检测,本身卫星要按地面人的要求和指令去工作,相对应的地面需要有这么一套系统,由操作员操作这套系统指挥卫星工作,以及检测它是否正常运行。
马若鹏:谢谢大家,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现在这七家企业在行业里小有成就,应该说这七家企业覆盖的行业让人想起来就兴奋,核聚变--以后就有人造太阳了;工业母机--复合材料自动化设备,替代进口;先进的医疗器械使我们的手术、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我们的空中机器人保卫国防,四叶草保卫我们的网络安全;我们的伍总--解决芯片“卡脖子”,曾总的星辰大海。每个行业让我们想起来兴奋不已,但是作为企业发展,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辛努力。
刚才各位企业家讲的是我们的今天很风光,下面我们务实轻松一点,想让各个企业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尤其硬科技企业在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感受,给我们未来的一些创业者提供一些经验,还是从陈总开始。
陈锐:首先从我们公司来讲远远谈不上成功,刚刚开始,我们是个真正的初创企业,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做的事情可控聚变,相对是硬科技转化代表,这件事情本身也借用曾总的星辰大海,它是非常酷的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且很直观,这个事情其实有点类似商业航天,它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这样的话,这就是个困境,这件事情本身很好,但是你短期并没有收入,你怎么样去说服投资人也好,做市场教育也好,真正让投资人支持你,或者说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因为这个东西在上一个圆桌里头大家也讲到了,我很认同。最终还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合作,对于硬科技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点,特别是硬科技公司,确实相当多的硬科技公司短期内实现收入的少一些,这样你怎么跟投资人之间找到一个默契,或者怎么样找到像四叶草马总说的,怎么样兼顾你的理想主义,因为硬科技有一些理想主义,怎么样兼顾理想主义与活下去的现实问题,这可能是硬科技公司比较大的挑战。
我个人坦率说,你要说有什么建议,确实很难说,每个公司的特点都不大一样,对于硬科技公司来说这可能会是比较大的挑战。
马若鹏:我们企业家的雄心和耐心,企业机构长期的陪伴,是尖端化产业过程中必须的条件,感谢陈总,下面有请段总。
段玉岗:作为交大教授,在早期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到创业,所以公司成立比较晚,在2021年7月才正式成立,成立公司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你选的产业或者说创业的方向一定要对。创业的方向我个人认为要么解决市场需求、要么解决行业问题、要么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我认为这三条很重要。如果方向不对,不解决市场、行业或者国家重大需求,就很难得到资本的认可、得到社会或者说市场的认可,就很难走下去,纯粹就属于科研了,这是我第一个感受。
二是要坚持。其实我自己从事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技术研究最早是03年有这个想法,05年开始做这个事,真正出第一代产品是2016年,花了整整11年时间,在这期间也有很大的波动,反反复复,做创业尤其是做一个产品,我自己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比做科研难度还大,做产品要求的是可靠性、稳定性,这个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也是反反复复坚持了十多年才出了第一代产品,这也得益于我们愿意坚持,中间有几次确实也有放弃的想法,现在想想当时如果放弃了可能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了,这是我讲的第二条是要坚持。
三是资本的力量还是非常巨大的,刚才前面几位老总也在讲资本有助力的作用,2021年之前我们并没有想把铺丝技术进行产业化,虽然我们2016年推出了第一个国内工程化的自动铺丝设备,在中航工业应用了,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资本介入前总体发展非常慢,一直到2021年。前期我们也跟很多投资方进行过接触,我希望投资方眼光更长远一点,前期谈的时候,因为国外设备当时还能进来,国内设备大家都不是很看好,导致有些投资方也不愿意投,但是从2020年开始国外设备禁运之后,国内设备机会就来了,但前期得做这个准备,我想这是需要资本力量来介入。
四是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一个事情,在创业期间即使你有很好的产品,但一定要想到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布局增材制造,就是复合材料的3D打印技术。我们非常聚焦在复合材料这块,经过最近几年时间我们开发了新的复合材料3D打印设备,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设备,也是性能最好的设备,我们的目标是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走向全球。我们也预测了一下这个市场的规模非常大,这样的话企业才可能有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马若鹏:谢谢段总,我们请贺总。
贺大林:刚才马总说硬科技有什么难处,走过来我们其实蛮短的,我们2015写专利,2016年注册公司,到现在7年多一点时间,我想有三个重要的点:
第一个就是人,刚才我讲了医疗这个行业非常封闭,如果是外边的人来做医疗设备有非常难的地方,但是你让医生做医疗设备,医生可能又不会做,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在交大也是医工结合的典范,每次学校要做医工结合就把我叫去,就把我们的设备拉去展览,这真是个实事。当时2016年在高新区找地方,当时我和合伙人给高新区领导汇报,当时这个领导就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贺院长我见过像你这样的专家大夫说有个想法想做医疗设备,我的感觉是你说的这个设备如果能做出来的话,一定有用,但是我怀疑你会不会做”,对我合伙的工程师,他说“我见过像你这样的工程师来告诉我,我可以做一个医疗设备,他说我相信你会做,但是我不知道你做这玩意有没有用”,他说你俩来说,一个是用,一个是做,你俩人构思的这个设备我认为一定有意义,所以他当时就找手下人给我们在高新区找地方。因为国家医疗设备那个时候要求,生产企业必须要有GMP车间,面积还不能小,小了那企业就不合格,跑到草堂找了1200平的地方,给我们免了三年租金。所以我觉得人很重要,我们医工结合的这个团队,就是在医疗行业里面做医疗设备,包括上一轮讲的医药,其实我最近也在和药的专家在谈,我跟他们谈完以后,他们就说了一句话,他们说贺老师我们做药的人真的不知道哪些是临床上真正缺的药,你这么一说,我们觉得这个药一点都不难嘛,我们完全会做,可是我们就是因为不知道做什么,导致我们没办法下手,我给他们讲了几个药,我说你们查一查,他们一查临床上有需求,市场上没产品,所以我觉得人很重要。
当然跟别的行业不一样,医疗行业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队伍,一个是设备制造队伍、药品制造队伍;一个是使用的队伍,在医疗行业要做,人是蛮重要的,所以我就特别觉得医工结合起来创新是很好的。
第二个是财。要搞企业,我作为教授,作为医生尽管不穷,忽然让我拿那么多钱我也拿不出来,我就找朋友合作筹钱,把那1200平米一装修,剩了100多万把样机做出来,非常幸运的是样机做出来给别人一表演,有特别厉害的眼睛看上了,就投开了,一投、两投、三投、四投,一年一年投,反正现在对投的人都是以几倍、十几倍、甚至好几十倍的回报,到目前为止至少是这么个水平,所以到目前为止投的人对我特别喜欢,说我这个老头特靠谱,他说的事都成了,因为我们现在给投资人一轮一轮承诺,都是超额完成任务,我们去年又超额完成了,连销售都超额完成了,市场销售也超额完成了投资人的要求。
第三个是物。人财物,我觉得硬科技上下游很重要,因为一个医疗设备,特别是激光医疗设备,那里面除了光的模块是我们研发团队研发的,那个模块自己做出来的,但是其他的好多东西,包括小芯片、显示器、电,各种东西,包括一个螺丝钉,它都得要找上游去供货,因为我不在企业呆着,他们一开会就给我说现在要到深圳去订货,要订那些东西,前两年说是那货到不了,就导致一些问题。所以我们陕西的企业环境、物流体系,各种小配件、小螺丝、小钥匙,各种各样的,在硬科技环境下这些东西不够全面,这是我的感受。有人就拉着我说,你把这搁我们那去,我们这周围就是,隔壁就是,你这一整到深圳、佛山去找供货,你到我们那去,我们那周围都是这样的单位,就方便许多。
所以我说的人、财、物这三点,人要合作,财要有慧眼,物就是我们的环境,谢谢。
马若鹏:谢谢贺院长,有请呼博士。
呼卫军: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讲几个人生的至暗时刻吧,总结起来就是思维的转变,在前两年我们刚成立这个团队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没方向,技术人员习惯性的一个思维模式是我有什么,然后我再去用到哪,这是他常规的思维模式,觉得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其实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刚开始也是这个思维,两年折腾下来因为团队还不错,有美国的、日本的和本土博士,我们拿钱还算顺利,但是那个时候习惯的用技术思维考虑问题,头两年基本做下来就是一个很悲摧的情况,钱花完了,商业渠道没有跑通,说你这个商业模式没走完,那个时间点我再次感谢一下马总,马总不是你那个救命钱我就死了,不会有今天。
这是前期的问题,而且很多从事硬科技的人员做创业,这个点真的很难走过,我们到后期换了思维,到底市场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匹配什么东西,就反着来,这对我们整个改变和企业发展是很大的变化,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讲的就是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因为我们原来习惯性以项目来做,做项目没有什么问题,我有什么需求安排团队执行,突然发现到一定程度发现有个很大的问题,项目制公司,项目典型存在定制性、不一致等等,你要把体量做出来就必须得上人,项目做的越多体量越大人上的越大,你的产值是没有拉起来的。我们第二阶段是如何从项目制公司转成产品制公司,这个对于整个团队来讲也是个挑战,我们以前都说一句话“没有交不了的项目”,所有项目我们都可以交,但你要做非常好用可靠的产品在这个点上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成本,这个东西对一个人的改变,我们当时做的时候,最初始的团队,我们都是90年代上大学,都是小40岁的人了,人的惯性思维很难转,但必须转过来。就是怎么通过用人挣钱变成用机器挣钱,这个事也是一个思维的调整。
第三个调整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一个东西,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很多事你的想象和你去做永远是差异非常大的。我们以前不管怎么说也是在国家队体系做一些事情,本身有这种地位和尊重感,我们刚开始那种心理落差真的很大,但你不真正进入用户现场,不了解人家真正要的是什么,所以你必须上能上得去,下能下得去,所以我们现在也要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信息,你到底知道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从书本上来的,它必须是你沉下去,钻进去,你才有可能,有些问题是你在实验室里面,你坐在办公室,打死都想不到的一些点,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子。我们在做事的风格习惯上得接地气。
再总结一下,我们从2015年到现在8年多了,但是这几年时间对一个人来讲,我没有一刻是安宁的,整个心态就是每天在坐过山车,起起伏伏的状态,始终是这么一个状态在做。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个事想得那么好,但它也不至于那么差,要尊重科学规律,硬科技你要遵循事物客观规律,要找到你内心的,树立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你把这个点找到,你能产生这份价值,一定会有人替你买单,而且也愿意用你的东西。
我就说这么多。
马若鹏:谢谢,请四叶草马总。
马坤:刚刚马总提到给大家一些心路历程包括一些建议,比起其他几位同仁包括前辈们,因为创业不是一个人的奋斗,你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比如客户之间,还有你创业的出发点,你是不是有血有肉真实的人,这些东西要求的维度太多了,我后来仔细想为什么很幸运,能碰到那些投资人,因为我们做了好多事,拿事去做,老人说的话你积了很多德,在事上去积德,有一句话顺境多做事,逆境多读书,挺有道理的,我们要怀着很好的想法去创业。
我当时创业的想法,一是以后谁来对抗网络黑客这样的人,怀着这样的念头创的业,一件一件事情做了,没有想太多,你想不清楚,因为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你是行业内资深专家,你有资金驾驭能力,有育人能力,还有很好的市场对接能力,能放得下身段,能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弯下腰,面对羞辱的时候能低下头,可以,没问题。所以创业本身是一场修行,想好了再去做,没想好不要盲目进入。
所以创业这个事就是我从刚才那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想好再去做,但是做了也别后悔,从事上去打磨自己,很多东西是缘分,他到了自然就来了,不能强求,就分享这么多。
马若鹏:谢谢马总,伍总。
伍毅夫:听了前面几位老总的分享,其实创业总有一种感受,好像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我们做Chiplet这个东西,Chiplet是发展方向,我们2019年还在核心院,那个时候姚老爷子给了我们一个任务,就是给交叉院老师做芯片,他认为未来的方向就是交叉学科,交叉院老师的每个方向我们做芯片,做到退休就差不多完成了一轮,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想用什么方式去缩短芯片的研发周期,以及降低它的研发成本。那个时候Chiplet这个词说实话在国内鲜为人知,那个时候我们从2019年12月去琢磨这个事的时候,经常去找客户,刚开始还没有找,刚开始想着我们怎么样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因为Chiplet涉及到跟封装、底板非常强相关的,那个时候封装厂、基板厂,他们对这个都没有太大的概念,我们找了国内很多封装厂,包括国外的封装厂去交流这些事,人家很多对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概念,也不觉得这是未来比较好的方向,他们觉得我给你做这个东西,就几万块的量,对于封装厂来说不上10万的量,人家就不搭理你,我们就一家一家找,一家一家找,因为那个时候Chiplet这个东西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建封装厂、基板厂,到最后见客户都要告诉他什么是Chiplet,Chiplet的优势是什么,那个时候也非常艰辛,但是就像段总说的,我们要坚持,我们也是一直坚持下来,一直到了2021年突然之间国外推出了UCIe,Chiplet就进入到大家的视野,2021年之后,大家才认可Chiplet这个技术可以用一些小芯片做大芯片才能做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我们选定方向坚持,我们也要随着整个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第一阶段是我们要不断跟客户解释什么叫Chiplet,Chiplet的好处,第二阶段我们要告诉客户Chiplet这个东西是真的可以实现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会质疑,你们都说Chiplet优势我听明白了,它能否真正落地是另外一回事。我们自己在2020年自己做了一款,应该是在去年二月份在陕西硬科技大会上发布了启明930,这是基于Chiplet技术做的异构加速芯片,那个是从2020年开始做的,那个时候我们还在核心院,因为姚先生觉得这个时机不成熟,让我们一直在核心院潜心做这个事,谁知道2021年突然火了。但是启明930只能说证明Chiplet是可行的,我们的方案是可行的,客户又在质疑你们这个东西能做样品,但是可靠性怎么样,能在每个场景下大批量应用吗?我们现在也跟着市场发生变化,我们自己亲自做一些车载这方面大家比较认可的事情,证实我们方案的可行性。除了我们选定方向去坚持,还要动态调整,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小故事。
马若鹏:谢谢伍总,下面有请曾总。
曾伟刚:刚才马总说我们是星辰大海,航天听起来确实很高大上,跟大家有点远,刚刚贺总说他做的医疗器械跟大家生活很接近,但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就离得比较远。为什么我们发现商业航天这几年能够开始发展,得益于国外马斯克,刚才伍总也提到了如果国外不动的话国内是起不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跟随着往前走,马斯克在二零一几年做它的星链,这就带动了国内商业航天的发展。星链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很新的事物,我们作为国内的创业者做这件事情,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新的方向,我个人感觉就像投资人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创业者必须要面对这三个风险,我们都是技术人员出身,在体制内干了二十多年,我们做这个事情,可以说技术风险不大,那么实际上我们企业到现在,运营6年来,在大的方向上有两个调整或者说转型。
我们最开始也想像马斯克做卫星应用,我们要发多少颗卫星,给客户做通信服务,这件事情做了2年时间,2年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碰到了政策风险,国外政策和国内政策是不一样的,赶快就要做调整,政策在大背景下很难突破,就做了微调。微调之后我们做了第二个调整,我们自认为产品会卖出去,但市场不买单,于是一年然后再调整。我们虽然是运营了6年时间,但是我们真正做现在的业务,实际上是第3年,3年之后我们把这三个风险终于规避掉了,对创业者来说,这三个风险一定要考虑,不能蛮干。
马若鹏:谢谢曾总,刚才七位企业家把我们的前世做了一个分享,其实我们科技企业创业比其他中小企业创业更难,我们七位企业家总结下来,首先创业是很艰苦的,无论精神上、体力上,体力上还好办,关键是精神上,刚才马总、呼博士讲他们的至暗时刻,每一天过山车的体验,所以硬科技首先要正视创业的艰苦性;二是技术的方向性,我们手上有很多技术,哪个更接地气,符合需求,更能成果转化,这个方向性很关键,但有时候方向性也会遇到政策障碍的一些阻挠,这就需要我们第三步及时在我们的创业过程中调整策略;四是钱,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我们一旦创业就要开放胸怀,拥抱资本,能有资金支持我们创业;最后我感觉到的一个特点就是机会或者机遇,无论是进口替代、星辰大海借鉴马斯克的作用,还是无人机、飞行机器人面临的国家安全各方面的保证。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解锁未来,抓住机遇,最后一个小话题就是每位企业家根据我们自己的行业,我们用简短的话语总结一下,我们自己未来的机遇和方向。
陈锐:谢谢马总。刚才讲的是一般化的东西,如果打开畅想的话,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一家可控核聚变或者说像尝试通过可控核聚变来为人类提供能源的企业,其实可控核聚变一般广义被大家认为是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如果能实现的话,大家能直观想到的它是能够替代现在的基石能源,也就是说现在很火电到那时是可以被替换掉的,这是大家非常直观能够想象到的东西,站在我们角度远远不止这些,可控聚变一旦实现,一是能源价格会降下来,二是能源对于人类来说不再是受限制的东西,大家将来对能源的使用方法会变得非常多元。可控聚变这个事情坦率说星辰大海也好,硬科技也好,包括欧美的先进技术,现在的目标,大家认为它会摆脱永远的30年,大部分团队目标大概是10年之内可以实现,聚变如果可以实现的话,确实是非常大的机遇。
马若鹏:下面请段总。
段玉岗:从目前我们公司从事的业务来看,自动铺丝铺带装备目前主要用在航空航天上,我们通过在市场上的调研也发现,不光是航空航天,包括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高铁、医疗器械,还有体育用品,对复合材料的需求量都非常大,我们下一步面向未来不断扩展市场。
第二方面,我们也调研了,航空航天可以接受高成本的装备,但对一些民用市场用品,虽然市场量很大,但是没办法接受高成本的设备,所以我们下一步从降成本的维度,来更多的去迎合民用市场对低成本的要求,一方面用得起,另外一方面复合材料用量起来以后,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甚至促进变革性的技术产生,进而促进行业非常大的发展。
第三个作为高科技企业,可能还得不断关注新工艺、新方法,前面我也谈到更新的技术储备,需要有全球的眼光,比如我们从事的复合材料制造相关技术对全球来说都很有挑战,需要不断发现更低成本与更高效率的新工艺、新原理、新方法,从而提高公司的技术壁垒,持续保持技术的领先性。谢谢!
马若鹏:谢谢段总,下面有请贺院长。
贺大林:马总讲的是未来机遇,其它行业我真的不懂,大健康只要有人在,大健康行业就永远都在,这个行业不会像别的行业突然间就没了,在大健康这个行业里面不管是医还是药,不管是器械还是耗材,都会有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国家过去在这个行业投入的比较少,所以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国外的,20年前、30年前,我当时还是年轻大夫的时候给病人缝的线都是进口的,我们自己国产的针和线不能用,我们国产针给病人血管弄得到处出血,用进口的针线后真的不漏,所以现在国家强调高端设备要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欢迎投资人们关注这个,因为关注这个,我们每个人都会健康、长寿,谢谢。
马若鹏:谢谢贺院长,请呼博士。
呼卫军:咱们国家面临大的趋势,包括国内现在卷成这个样子,信息化和智能化这块的发展,一定要跟传统产业赋能做提质增效,我刚才提了新质生产力,生产力体现在什么方面,就是这方面,我们两个方向,一个军工,一个能源,不管中国的经济上行还是下行,中国的基础产业,军工和能源肯定是牢不可摧的。我们整个行业渗透率有些场景根本就上不到三位数,基本都在个位数上,我们未来也有一个口号叫未来现在就来,未来大家可以设想一个场景,我们看到很多工业场景里面从此以后你不会再看到人了,以后这些场景全是机器人,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我们也会沿着未来坚定的走下去。
马若鹏:谢谢,有请马总。
马坤:说到未来现在已经到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时代。我是一个网络安全从业者,我们碰到了很多,在去年和前年,两年加一起的勒索事件都没有我们在11月、12月碰到的多,现在可能上市公司,像南方的很多家族企业,他们规模都很大,可能都是五六百亿左右的规模,还有几家千亿级公司被勒索,还有几家正在申报材料的时候被勒索,他们的审计都过不去。被勒索这种事它背后并不是人做的,背后是一个一个团队通过AI来搞的加密、搞的勒索,所以现在我们布的局,从2014年,当时没有大模型,我们收集了很多黑客攻击手法,用最基础的算法,我们做一些数据上的训练,那会儿没有算力的概念。那个时候布的局现在刚刚利用上,我们在11月、12月的时候,当时我们通过这种大模型去对抗,来自于境外的一些黑客的攻击,包括他们正在准备勒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阻断这件事,包括勒索以后尽最大程度让这个企业能正常工作。
我们在未来的想法是想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来让整个网络世界,就跟刚才贺总说的,大健康只要有人,现在信息化不死网络安全就不死,只是说传统网络安全的那种销售产品的模式,真的是改变不了现状,但是现在缺的是真正能对抗黑客的那些解决方案和能力,通过AI来对抗,这些先进的黑客攻击,这个是我们在现在正在看的一些事实,而且在未来我们会增强算力,包括大模型这块的坚守还有销售通道的建设,来保障背后老百姓的安全。
其实想做个守护者,做微不足道的事,发自己的一份光,符合我们四叶草的名字,它是幸运的,能够在这平凡的一生里面做一点事。我就说这么多。
马若鹏:谢谢马总,有请伍总。
伍毅夫:谢谢马总,我们做芯片就是刚刚呼总提到了,未来我们都是对传统行业或者传统应用的一些赋能,实际上这个就是想降低做芯片门槛的一个初衷,我们发现像刚刚马总说的,你们是保护大家的隐私,但你们的算法用传统的CPU、DPU性价比不是那么高,对于我们来说的话,我们可以针对专用的业务场景,或者你们专用的算法去提供一种,快速开发芯片。对于我们做芯片来说,我们就是做最底层的东西,比如说马总这边的信息安全,像呼总那边的机器人,甚至现在的大模型AI推理应用场景,简单来说需要算力的地方都可以用我们的芯片去做一些事情,这个可能就是我们做芯片人未来的一些机遇。
马若鹏:谢谢伍总,最后请曾总。
曾伟刚:未来我觉得整个行业发展进步,首先一定是要技术去推动的,推动它干什么呢?实际上是为人类、为咱们日常人的生活去赋能,或者是让我们更受益。商业航天在发展中,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很先是非常热情,然后平淡了,最近又热起来了,因为有公司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开始出现,大家发现卫星技术新的应用场景。未来我们传统的运营商不止是地面网络,还是天地一体网络,能够赋能于人类生活,因为通信是刚需,给我们一种新的方式、一种新的技术,去改变我们的通信方式,这个新的情况,让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发展看好,认为行业有未来、是朝阳行业。
总结一下,我想说我们的技术一定要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去赋能,这样未来我们一定有市场,企业一定能往前走,谢谢。
马若鹏:谢谢七位企业家,刚才七位企业解锁未来,把握机遇的总结让人感觉非常振奋,我们硬科技就是通过技术去创造新的产品,创造新的市场,创造新的产业,其实就是构建一个新的产业链。预祝我们各位企业家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共创未来。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圆桌就到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