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4月17日报道:为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健康上海行动,打造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站式健康科普服务品牌,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健康频道承办,市疾控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持,全新推出健康科普大平台——“上海健康播报”,聚焦权威性、时效性、季节性、专题性,集结优质资源、整合传播渠道、统一发布平台,让“有料、有用、有品、有趣”的健康科普实现“常听、常看、常学、常新”,持续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据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丁园介绍,近期气温回暖,但昼夜温差较大,加之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存在呼吸道、肠道和虫媒传染病的风险。市疾控中心作出近期防病提示:
一是提防“隐形刺客”,筑牢呼吸防线。春日气温起伏,病原体“蠢蠢欲动”,需关注新冠、麻疹、水痘、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易“中招”。
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同时,密切留意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就医。建议健康状况稳定的市民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接种疫苗。
二是守护“舌尖”与“肠道”健康。气温回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生风险有所下降,手足口病逐渐进入高发季节,要持续警惕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相关聚集性疫情风险。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食物充分加热,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保持良好手卫生,做好居家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加强健康监测和通风消毒。
三是虫虫出没,谨防虫媒传染病。天气渐暖,蚊虫密度也逐渐上升,蜱虫也开始活跃。因此,我们要注意清除家中花盆、托盘及废弃瓶罐等容器的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外出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身上发现有蜱附着时,不要捏、拽刺激蜱虫,应在蜱虫身上喷涂酒精致其麻痹放松后用镊子拔除,或去医院就诊。
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输入性及续发风险将有所增加。在此提醒,前往这些国家时应主动了解传播风险,穿浅色长袖衣裤并在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归国后14天内如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